安全防护软件
但是,整体而言,这次降息的幅度之大,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经济下滑速度太快,形势之严峻。
间或有一两个胆肥的主流在媒体上作专家状,看着他们人五人六的样子,听着他们要么语无伦次的装神弄鬼,要么不着边际地重复监管、风险之类的废话,我就忍不住想笑。但是,反复发作的危机最终会终结资本的游戏规则。
在这次危机中,主流们心中的市场图腾已经成了一块油乎乎的破抹布,不懂事的主流们还拿它来说事,这不是越抹越黑吗?为这么一块破抹布浮一大白,是不是有点太滑稽了?(2)自1929年大萧条起,主流经济学家就没有停止过对危机根源的反思。之所以如此,除了年前体检时医生告诫我不要贪杯外,我还真有点同情眼下的主流经济学家:(1)人说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怎么这会儿哑巴了,是不是在哪儿偷着乐呐?我干吗要偷着乐呢?要乐就光明正大的乐嘛。正因为如此,除了少数非主流的学术网站之外(比如《乌有之乡》),在官方的报刊上,我们很难看到超越这个底线的话语。如果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政府会监管缺位,为什么投资者会低估风险呢?现代经济学的标准答案除了归咎于人性贪婪的基因之外,恐怕就只能对这个追问耸耸肩膀了。
问题在于,既然已经意识到透支消费的结果仍然是死路一条,为什么他们还要玩火自焚呢?这是一个很值得人们追问的问题。遗憾的是,他们的反思始终不得要领,总是在监管缺位、政策失误、低估风险之类的老生常谈上转圈。在此过程中,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让世界各国的美元需求大幅上 升。
这正是消费信贷近十年来在美国迅速膨胀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里根继任总统之后,为压制石油危机引发的通货膨胀,在当时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主持下,1980年3月废除了利率上限管制,此后在短短的数周之间,美元利率一举攀高至20%,而且在高位运行长达五年之久。包括今天这场表面是美国、而实际是"全球第二次美元危机"的 灾难,到头来谁最倒霉?现在还说不清,但事实已经表明,全世界都在为此买单,而且美国之外其他国家的买单总额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 2007年,美元的贬值确实开始加速,这一货币危机的典型特征,让美元摇摇欲坠,而次贷危机变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美国之所以敢于如此"掀翻桌子赖帐",而其他国家又拿它没辙,原因是没有哪个国家的货币有能力替代美元,在国际结算体系中扮演核心 地位。因此,只要把这些央行票据等值转换为相应期限国债,这里至少应有1万亿元人民币的"沉淀资金"——永远只需付息而不必还本金。
怎么办?美国政府的办法是:进一步放松金融管制。因此,美国无限度地发行美元货币, 其实就是在无限度地发行债务。事实还告诉我们,危机中美元相对于欧元的升值说明,欧洲经济在危机中所受到的伤害可能比美国更大。第 四,可以使政府投资项目具有法人主体,减少投资成本,增强投资效率。
五、让外汇储备投向中国自己。这就是欧元区的经济现实,金融状况一点不比美国好,而又没有充分的手段去救援经济——经历着所谓"雪上加霜"的痛苦。而这种财务状况,放到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早该破产了。这其实是一笔闲置的财政资源。
为了美元储备保值增值,这些国家又不得不去购买美国债券 或其他所谓安全的美元资产。理论上说,是"只需付息、不必还本"的债务,但其实利息也不必付,因为通胀或美元贬值会自然蚕食掉利息率。
第二,正如我们经常在美国媒体上看到的那样:如今在美国找到一份年薪5万美元的工作可能性已经很小,美国的中产阶级人数正在大幅萎缩。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债权国不能让美国破产,否则某些债权国自己也会因此破产。
直接的迹象是,港股正在努力摆脱华尔街,走出独立行情。今天,还是由于资本账户的不完全开放,第二次使中国避免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能源成本、财务成本大幅攀升,加之消费萎缩,美国一般性商品生产企业有些倒闭了,有些便加入美国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发生的一轮空前企业兼并、重组、收购狂潮。了解了这个背景,也就不奇怪,格林斯潘为什么会在2005年4月8日美联储第四届年度社区事务研究会议上,对美国次级按揭贷款从 1990年初的1%增长到2005年的10%大加赞赏。因为脱离华尔街利国利港。另一方面,欧元的升值压制了欧元区对美国的出口,使欧元区的经济每况愈下。
因为对靠金融市场主导权、靠美元对国际贸易主导权赚大钱、赚快钱并拉动经济增长的美国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制造泡沫。但现在举目望去,国际上哪有流动性好的资产?所以,既然流动性都不好,那不如买自己的资产,一方面可控性强,另一方面国内对其流动性的变通回旋余地大,这些优质的资产未来无疑是融通现金的优质抵押物。
双向的挤压,使得企业利润不断萎缩。因此,在世界上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圈:美国所需要的商品,只需印刷钞票去外国买就是了。
2004年,无奈的格林斯潘一改以往晦涩的风格而明确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降低利率,为维持美国的债务经济,美国只能借助于新的泡沫。因此,我们有必要更加认真、谨慎地面对资本账户的开放问题,必须搞清楚,目前中国有没有条件全面开放资本账 户,开放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发债又把这笔钱收回来变成政府或公司的债务收入,再花出去。不 要说中国的资本市场与世隔绝,那是自欺欺人。这些资产大都已经被恐慌的市场严重错杀,而此时中国政府出面回购这些公司的股份,一来风险较少而未来收益可观,二来鼓励了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资本的信心,三来推高中国资本的国际地位,四来为中国企业境外收购资产创造有利条件。一轮大转移完成之后,美国的经济动力还剩下什么? 金融、高科技以及军事工业变成美国经济的立命之本。
在他看来,这是美国金融技术进步的一大成果,创造的消费信贷大幅扩张的经济奇迹。借以避免未来可能的开放过度,增加中国经济风险。
同时,H股被恶意低估,对A股构成了强力压制。"次贷危机"不过是使技术上早该破产的美国,遭遇了一个破产的契机、或者说导火索而已。
制造业在GDP中占 比,从1990年的24%下降到目前的18%。因此,香港金融管理者必须意识到,香港的金融市场绝不仅仅是香港的市场,更不是华尔街的金融市场,而是关乎中国金融安危的市场。
但是,美元贬值必然会导致另一个严重后果:世界各国不愿意持有美元储备,甚至会抛售美元,如果这样,美元将会崩溃。当然,谁输谁赢现在算总账尚早,但可以肯定,正在经历的这场危机所带给世界的痛苦,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将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包括第一次美元危机以及1929年之后的全球经济大萧条。但是,这样的钢丝能走多远? 伯南克接任之后,美元利率的上涨加快了。那时,实业企业实际变成了华尔街金融家手中的玩偶和赚钱的工具。
按美国著名学者安德森·维金的推算,美国每获得1美元的GDP,必须借助5美元以上的新债务。2007年,GE的汽车销售利润50%来自汽车金融部门。
就目前经济形势而言,通过财政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势在必行。让原本没有资格借钱的人借钱消费,让原本没有资格买房的人购买住房,这正是次级按揭贷款及其一系列衍生品出现的历史背景。
格林斯潘曾经两次说破美国的债务经济模式:"美国增加债务能力是全球化的一种职能,因为负债能力的显著提高与成本的降低以及国际金融载体范围的扩大休戚相关。当然,除了金融层面的原因外,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还是过去60年间,美元在国际贸易与货币体系中一直扮演了一个"特殊角色",并因此造成了如今看来令人匪夷所思的美国债务经济模式。
「小礼物走一走?雪碧可乐来一罐!」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哇~真是太棒了